人人知道要读书,但不读书的理由却有千千万。这些理由正是你不想读书的时候随便都能想起来的万能借口,总有一个能让别人无话可说。
“全民阅读”已经第四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我们的阅读指数有没有质的提高?
今年1月,当当网公布了2016年的电子书数字阅读指数:用户总量同比增长55%,超过4000万;64%的读者选择看电子书,35%的读者每天阅读电子书超过1小时;其中,泛90后是数字阅读消费的主力人群。
但是在全球范围内,电子书的销量已经开始下降,年轻一代更喜欢看纸质书。在国内,随着电影和电视剧的热播,原著图书的销量也有了大幅增长。
“事实证明,只要人们在经济上不吃亏,他们就会喜欢纸质书。”数字出版咨询集团Idea Logical的迈克•沙茨金(Mike Shatzkin)这样解读纸质书复兴的玄机。
然而,目下正是一个注意力黑洞的娱乐化时代,我们可没有那么乐观。
人人知道要读书,但不读书的理由却有千千万。以下这些,正是你不想读书的时候随便都能想起来的万能借口,总有一个能让别人无话可说。
一、文青才看纸质书
二十年前,口袋里夹钢笔,手持一本《百年孤独》,常戴一副金丝眼镜,会被夸奖“腹有诗书气自华”,那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年代。
今天恰好相反,越喜欢标榜自己爱读纸质书,越容易被嘲笑。你在地铁上把纸书拿出来,真的不会被人当怪物吗?
二、以购书为乐
以前我们穷的时候,逛街奉行“橱窗购物”;现在我们兜里有钱了,却没时间。
所以新书买了就当看了,放在书架上蒙尘,精神空虚就被治愈了。哪怕包装还没拆、正文没翻过、把马尔克斯当日本人,都不要紧,只要买书,就算是个读书人。
三、买不起书
《蜗居》不是小说,是赤裸裸的现实,不需要小说来提醒生活有多苟且。
每月拼死拼活,工资刚够吃喝和租房,在10平米不到的小单间里,动作粗鲁点都会撞到柜子,一块得体的化妆镜也放不下。
在狭缝中生存的人,动不动上百元的书可买不起,买了书也没地儿放,放了也没心思读。
四、网络小说才是我的菜
都市言情、武侠玄幻、耽美纯爱……网络小说能占中国当代文学的半壁江山,但能出版的只是极少数。郭敬明的书都再版几十次了,真正有才的网络写手依然处在食物链底端。
有闲钱,不如众筹给写手码字,好过买一堆辣眼睛的魔幻小说。
五、游戏不好玩吗,为什么要看书?
阴阳师虐我千百遍,我待它如初恋;王者荣耀让我从现实的泥潭中爬起来,如获新生。
手游网游一起来,生活前所未有地精彩。看书没法让我在lol比赛中碾压众人,只会让智商再一次被侮辱,还是回到虚拟世界做常胜将军吧。
六、中了100000+爆款的毒
自媒体爆款文日新月异,让人应接不暇:骂贱人的、致low逼的、搞科普的、反社会的、讲女权的、讲八卦的……
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小编们写不出的,连美食评论都写得极具戏剧性,网络流行语穿行其中,让人捧腹大笑。反正,三观已被“鸡汤”承包,知识早由“干货”填满,谁还需要慢悠悠的传统阅读?
七、文化综艺,真的很棒
《一千零一夜》里的梁道长,穿着有品位,解读深入浅出,即使是博尔赫斯的书,你也能参透一二。
到了《朗读者》那里,在嘉宾们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主持人温柔动人的春晚嗓音下,无论什么题材的文学都发挥了正能量的魅力。花30分钟看综艺,就当自己读完了一本书,回头还能去豆瓣发表个书评呢。
八、纸质书是垫桌脚神器
只要在家,爸妈就是看你不顺眼。不读书,被拿来跟武亦姝比较,说你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读书吧,又被揶揄成每天看课外书,啥都不懂,像个书呆子。
纸质书最后只有一个下场:被贡献出来垫水杯、垫桌脚、擦玻璃、砸……在书和我之间,起码还有一个不是废物。
九、自从被书砸,再也不看了
每天“扮工”(假装工作)到深夜,回到家还不忘装模作样躺在床上,拿起创业指南,想从书中找到黄金屋,幻想自己也能定个一亿元的小目标。
然而生物钟最诚实,就像拿起辞典背单词,看到开头的“abandon”就火速入睡,只被沉重的书本砸得生疼,遮瑕膏也遮不住那淤血的额头……每次拿起书,你还是打瞌睡。
十、找不到适合安静读书的环境
读书最要仪式感,纸质书只能和咖啡馆作伴,靠窗的位置和洒在脸上的阳光是标配。
摸摸口袋,把今天的饭钱都押在咖啡上,准备看书却发现环境嘈杂堪比大卖场,后悔没下定决心买降噪耳机,一个字也读不进去了。
十一、小说都被搬上荧幕了
多亏了影视作品,让目不识丁的人也能看懂四大名著,脑子不好使的人都能猜透福尔摩斯的演绎法。
上班已经这么累,人生已经那么单调,住在被窝里刷刷剧就满足了,为什么还要花力气读书?
十二、沉迷知乎,无法自拔
纸上得来终觉浅,得知此事要躬行。看书终究纸上谈兵,要成功,还得靠知乎。答主们的人生经验堪称海纳百川,一人轻松分饰244角,个个都是真人图书馆。小到挑选咖啡、装修房子、对付婆婆,大到融资过亿、白手起家、杀人越货,他们都能彬彬有礼地谢个邀,然后为你娓娓道来。这些个东西,书里可看不到。
十三、盗版书猖獗
一年一度电商大促,畅销书像是不要钱,买300立减100 ,加9.99元还能换购一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心生欢喜,剁手也要买。
到货后却发现货不对板,纸张薄、印刷质量差,不时蹦出几个同音错别字,让强迫症彻底崩溃。
十四、浓缩就是精华
快节奏生活逼着中国人把实用主义发挥到极致,往日一本书要重读多次,现在根本连翻都不想翻。
因为有罗辑思维的干货版图书,那些读书人把所有精华都摘选出来给你看了,过一遍就完成了深度阅读,比看不汤不水不剧透的豆瓣书评强多了。发到朋友圈,老板刮目相看,下属仰慕有加。
十五、kindle好用到飞起
嗜书如命的人不是没有,但全都买了kindle。
558的机子,100多块的会员,包下一年的kindle unlimited,四大名著、20世纪最好小说、心灵鸡汤,一律免费借阅。
轻巧的kindle,居家旅行都能带在身边,比装帧繁复、腰封巨丑的纸质书便携多了,即使在脸贴脸的车厢里也能单手翻页,随时进入读书状态。
十六、PDF大法好
教材也好,真题也好,没有云盘解决不了的事。
大学生是纸质书消耗大户,但有了无牌复印店和PDF阅读器后,不再需要重金购买雅思宝典。
动辄三位数的外文教材,淘宝上9.9元就有盗版电子资源,让打印店重新装帧后省下了一大笔,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读不起书了。
十七、这届书不行
与各种生活方式品牌绑在一起的新式书店陆续进驻CBD的大商场,书店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靠着卖高端文创、服饰等精品,我们终于可以有个地方继续卖书了。
与此同时,很多纯粹的书店关门歇业了,一个千万人级别的城市找不到几间旧书店。寻找PDF版图书也成了难题,连网上商城卖二手书也要持证上岗了。旧书越来越不好找,而最火的新书永远散发着鸡汤的味道。
十八、课外书一律不读
成年人最爱劝谏学生读书,但只推崇自己觉得好的书,实用主义至上,漫画、杂志、小说对考试的帮助为零,一律不能看。
反正考试都是讲套路,博学的人未必能占优,作文要求和自由写作背道而驰,还不如背背古诗文,高考时还能引经据典,给人感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背着背着,说不定还能上文化综艺节目,给全国人民背背“清明时节雨纷纷”,捎带点奖金回来。
十九、图书馆有更好的风景线
在图书馆阅读,总是情不自禁把手中的书放下。秀恩爱的情侣,看书只是借口,眉目传情、小声说大声笑才是关键;紧皱眉头的老人,非要把文段读出来,旁若无人地发表犀利时评,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满脸焦虑的学生,悄悄把小抄写到手臂上,一大叠练习册全是抄的……
比读书更有趣的,是在图书馆读人。
二十、千言万语就一个字:懒
不读书的理由何止千万,一言以蔽之,都是因为懒。
我们在朋友圈点赞评论拉关系,转发各种消息和好奇。我们让无效信息挤满了脑袋,却懒于系统学习和深度阅读。
一边为纸媒衰落伤春悲秋,为国人阅读数据忧心,另一边却连读完一本纸质书的时间和耐心都挤不出来。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三月不读书,三年不读书,那就是可怜了。
载自《新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