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二三事 骑行二三事
骑行二三事

文/陈抠抠


       我的吃喝玩乐小伙伴老王是一个懒癌晚期患者,这类患者通常只关顾停车即达的餐馆,只“临幸”有地下停车场的CBD,从不考虑四轮机动车以外的出行方式。以至于我和老王结伴玩耍,就需要自觉屏蔽那些曲径通幽交通不便的小巷。好在共享单车时代到来,解救了一大批像我这样,内心骚动却苦于没 有交通工具的女青年。

       一开始我加入骑行大军,单纯的为了燃烧燃烧多余的脂肪,然而不多时就骑出了无穷乐趣。

       骑行本身最大的优势在于不受路况的限制,如果是无视交规的骑手,还可以不受交规的限制,这当然是不能提倡的。各行其道才是人间正道。只是有一次我从杨桥路左拐上洪山桥,看到大家都把自行车和电动车骑到了机动车道。我考虑到一来洪山桥桥窄车多,二来曾矢誓做遵守交规的好市民,于是老老实实的把车扛上了非机动车道。说是非机动车道,两人并排行走都显局促。虽然路况不佳,但骑上非机动车道的瞬间,我内心还是有一种“我文明,我骄傲”的自豪感。骑行中,连头都抬得更高了,仿佛迎面拂来的清风都在为我的举动鼓掌。然而这份自豪感没持续多久就夭折了。因为快下桥时,赫然立着的三个挡住去路的铁柱子,像是矫勇善战斗士们手中的盾牌,把我的“自豪感”硬生生的挡了回来。我不得不举白旗投降,扛着车逃走了。也是在那一瞬间,似乎有点儿能理解那些在早晚高峰期在机动车道窜梭的骑士们那些不文明不理智的举动。

       当然骑行过程中最让人惊喜的是你总能发现别样的风景。一座城市最引人入胜的地方也在于不同元素,不同年代的碰撞,然而无论差异再大,它们都求同存异的并存着。而骑行就能更好的发现这些差异的魅力。看惯了柏油路整齐划一的交通指示线,听够了红尘里的浮躁喧嚣,腻味了穿梭在鳞次栉比的高楼中,那么试着把车骑进弄堂颠簸的石板路上,和着坊巷一阵阵激昂的叫卖声,去体味不一样的城市味道。那些坊间嬉笑怒骂的市井风情也成为了骑行记忆里独有的“表情包”。

      春寒料峭的时节还是适合骑行的。坐上椅垫,踩下脚踏,周身仿佛通电一般炙热,浑然不知寒冷。额头细密的汗珠,被迎面清风吹散,留下任意驰骋的思维随清风飞絮,我曾想象自己骑的车插上了翅膀,一跃飞过那些违停违章的机动车;我曾幻想自己拥有一对机械手,骑车的同时还能顺带把清洁城市道路的活给揽了;我也曾联想过由我牵头召集三五骑行好友,将福州走透透。这些前所未有的奇思妙想都是在骑行中获得的。

       除了会想,我还能唱。车上唱歌时总觉得自己是一名“唱跳型灵魂歌手”。投入演唱的同时,手脚还要不停控制行车动作,大脑高速运转保证行车安全。总之,车上唱歌,不仅是一门考验手脑配合的“技术活儿”,更是一件身体力行的“艺术事儿”。忘情的演唱,纯净的音效,假以时日,我就能走上春晚的舞台,达到到人生巅峰。

       骑行歌唱和“浴室歌手”一样,顺从心意随意发声的自由感才是最令我着迷的。试想在拥抱户外的同时还能放松紧绷的道德神经,复归原始和感性,这大概就是疲于奔命的现代人很乐于寻找新的生活方式的最大理由。尽管这种放松时常会遭来临车的白眼,但又如何?内心的自在,那才是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