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业务量越来越大,末端投递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如何整合现有社会资源、提高末端派件效率,成为行业内外试水的重点。快递与便利店的合作,就是实现双方共赢的一种有效方式。
缘何牵手便利店
4月7日,中国邮政快递报的记者来到福建省福州市江南名城小区门口的晓燕便利店。这个便利店面积约200平方米,店内的其中一角是单独开辟出的快递投递区,不时有社区居民带着手机前来取件。
老板张世力说,小区内有近20栋居民楼,属于大型社区,自从去年与 “腾云小站”合作后,每天的派件量达到三五百件,“双11”期间更是突破上千件。
“腾云小站”由福建省IT企业星网锐捷旗下的腾云宝公司开发运营,专注于解决快递“最后一公里”问题,目前已经覆盖福建、广东等地,合作便利店近千家。
问及“腾云小站”的成立的初衷,腾云宝CEO郑焕说:“由于上班族白天家里没人,把快件放到便利店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通过‘腾云小站’的移动终端,在投递站内,消费者只需要凭借收到的验证码即可完成取件,快递企业也只需要把快件放到站内,投递站不但减轻了快递员的劳动强度,还提高了投递效率。”
2016年,全国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累计完成312.8亿件,末端投递压力越来越大,不论是传统快递公司还是新型的企业都在寻求模式的创新,“快递+便利店”的商业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并逐渐成为一种新兴的业态。
双方实现互利共赢
快递与便利店的合作前景如何?郑焕认为,结合国内目前快递“最后100米”痛点,快递与便利店合作模式正在成为快递公司网点业务的延伸与补充。
“以前要挨家挨户上门投递,工作量大且效率低。”正在录单的韵达快递员小王对这一合作模式竖起了大拇指。他说,便利店为快件提供了寄存场所,避免了快件丢失,客户投诉也大幅度减少,现在小区内大部分快件均投递到便利店,只有少数大件或消费者为行动不便者时会送货上门。
对于便利店而言,由快递带来的导流不但可以增加收入,也能让便利店更具特色和竞争力。“随着移动互联网与O2O的发展,便利店也面临着利润下滑的情况,如何搭载更多的功能实现盈利方式的多样化,成为各方探索的方向。”郑焕说。张世力也表示赞同,自从便利店代投了快递,小店的流水每月增长两三千元。
近日,福建省内最大的连锁便利店见福便利店与我们“腾云小站”开展战略合作,双方将在快递末端与零售供应链展开深度合作。截至2016年年底,见福全国门店总数已达近千家,其中厦门地区有450家门店,每天有近25万的丰沛客流。
谈到双方合作的缘由,见福便利店董事长张利表示,公司也是经过多番考虑、慎重评估,最终选择与技术实力强、许可资质齐全的“腾云小站”合作,共同致力改善快递“最后100米”的服务环境。在见福便利店开展快递代收服务,也是继开放卫生间、提供热食餐饮、设置火车票取票机之后又一项重要的便民服务项目。
张利认为,此次战略合作不但实现了双方优势资源的深度整合,而且双方在业务能力上的互补性很强,双方在技术和运营的深入合作,不但能为门店大幅提升到店交易流量,为顾客提供更加良好的购物和取件体验,而且借助腾云宝的互联网资源,能为见福构建一套更为完善、智慧的会员数据体系,更好地沉淀实体零售交易所产生的数据金矿。
共同打造智慧零售
快递与便利店合作好处颇多,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递公司就能加大营业网点的密度,极大地弥补其自营网点的不足,但是在合作过程中同样面临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零售市场上,大多数便利店都是由零散个体户主独立运营,大多为夫妻店,真正成规模的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的便利店很少。”郑焕说,业务合作前期的接洽谈判过程将是一件庞大繁杂的事情,并且每个店老板的要求与店面形态差异很大。
便利店这种新型的快递末端业态的发展,也离不开公众的理解与支持。长期以来,快递提供的是“门到门”的服务,消费者习惯已经养成。未来随着末端的变革,快递将从“行商”向“坐商”转变,将逐渐由送上门向送到楼转变,消费者也需要逐渐适应,否则就会引发快递员与消费者之间的矛盾。
目前来看,大多数便利店与第三方运营机构的利润来源均为快递网点的派费,那么该如何构建一个健康的盈利模式?
郑焕认为,借助快递这个切入点,嵌入便利店的供应链是第三方机构的未来发展趋势。以“腾云小站”和见福便利店的合作为例,双方在快递“最后100米”合作之外,还将进行移动终端、在线电商平台、项目开发、大数据等多个层面的战略合作,共同探讨未来智慧零售的发展趋势。
业内人士认为,快递与便利店的合作,代表着电商快递与实体零售的创新结合。这种模式不但实现了快递末端运力的再分配,更是重新构筑了线下末端流量的运营效益,如果再加上一系列智能技术的全面加持,或许可以真正实现对实体零售的创新赋能。